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洶涌浪潮以排山倒海之勢席卷而來之際,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以及人工智能等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與廣度,全方位、多層次地融入到經濟生活的每一個細微之處。數字技術宛如一把充滿魔力的神奇鑰匙,以雷霆萬鈞之力轟然開啟了全球價值鏈重塑的宏偉大門,由此產生的影響廣泛而深遠,猶如層層漣漪在全球經濟的廣闊海洋中不斷擴散。 尤其在當前這個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歷史時期,全球供應鏈體系正處在被打破而新秩序尚不明朗的重要節點。在這樣的形勢下,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已然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浩蕩潮流趨勢。對于企業這個全球供應鏈的至關重要載體而言,能否以積極主動的姿態接納、以風馳電掣的速度追趕并以深度融合的方式融入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澎湃浪潮,將直接決定其在未來市場競爭中的生死存亡與發展走向。這就如同在一場激烈的航海競賽中,企業之舟能否順應風向、揚起高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而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首要步驟,便是全力推動業務流程化,以抽絲剝繭般的細致耐心梳理價值流,精心構建起全面且成熟的業務流程架構。與此同時,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流程型組織,猶如在傳統的企業組織架構中開辟出一條全新的通途,打破傳統職能部門之間那一道道猶如壁壘般的隔閡,能夠極大地提升各組織的協同運營效率,如同為企業這部龐大的機器注入高效運轉的潤滑劑。本課程集結多種方式,有效降低企業成本,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奪得優勢增添有力的砝碼,讓企業在競爭的舞臺上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1、深入理解集成供應鏈:精準把握集成供應鏈的定義與范疇,深刻領會 SCOR 模型的內涵,熟練掌握運營和成本分析的模型與方法,為企業供應鏈戰略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2、掌握流程架構搭建方法:結合集成供應鏈,系統掌握流程架構搭建的實用方法(包括價值流分析、業務場景識別、L4 流程串聯等); 3、精通流程優化方法:基于集成供應鏈,熟練運用流程優化方法,持續提升供應鏈流程的效率與效益;
第一講:集成供應鏈——開啟認知之旅 一、供應鏈的發展歷程 1. 供應鏈三流 1)信息流 2)資金流 3)物流 2. 供應鏈發展歷程 響應供應鏈→功能性供應鏈→集成供應鏈→協同供應鏈→數字供應鏈 二、集成供應鏈(ISC) 工具:集成供應鏈的理論基礎——SCOR模型 1. 集成供應鏈核心價值 1)提升交付 2)降低成本 2. 集成供應鏈的集成組合 1)研發 2)銷售 3)財務 4)供應商 5)客戶集成 3. 集成供應鏈運營模式 1)經典4種運營模式--MTS/ATO/MTO/ETO 2)供應鏈推式拉式的運作模式--推式、拉式和推拉式 3)集成供應鏈運營模式的選定--結合推拉點和運營模式 4)確定集成供應鏈業務運營戰略--采購戰略、倉儲戰略和工廠戰略 4. 建立基于運營模式為核心的業務能力地圖 1)2大業務流:預測流和訂單流 2)4大觸點:市場、研發、供應商和財務/質量 5. 供應鏈成本結構 1)供應鏈成本構成 ——采購成本、生產成本、制造成本、倉儲成本、運輸成本、質量成本、管理成本、缺貨成本 2)集成供應鏈降本潛力矩陣 ——研發設計70%、流程設計20%和談判10% 案例分析:華為集成供應鏈分享 第二講:流程架構——筑牢理論根基 一、流程定位 流程定位:以客戶為中心,聚焦價值創造,流程能力就是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 1. 流程——業務執行的三駕馬車之一(流程、組織和IT) 2. 流程5大誤區 誤區一:流程就是工作流程或SOP 誤區二:流程固化、教條、不靈活,限制創新 誤區三:沒有IT系統的固化,流程就不能落地 誤區四:大企業才需要流程,小企業不需要 誤區五:流程建設是流程部門的事,與業務部門無關 二、流程框架結構及分層管理 ——以價值流為導向,梳理流程框架 梳理流程分類的前提:業務分類包括價值類業務和支持類業務 1. 流程分類架構 1)PCF分類法 2)POS分類法 3)OES分類法 2. 流程分層架構 1)L1——價值鏈層 2)L2——業務域層 3)L3——邏輯關系層 4)L4——流程活動層 5)L5——流程任務層 6)L6——流程活動層 三、流程架構(L3-L4)組成內容 1. 鍵盤圖 2. 架構卡 3. 集成關系圖 4. 邏輯視圖 四、流程生命周期 1. 流程規劃 2. 流程建設 3. 流程推行 4. 流程運營 5. 流程優化 五、流程建設與流程優化原則 明確需求:對準客戶,倒過來梳理流程需求,沿著價值創造的路徑梳理業務 優化原則: ——以實現公司戰略為目標,確保戰略落地。 ——保證主干清晰(L1-L4),末端靈活(L5-L6),流程應能夠靈活適應一線業務運作要求。 六、流程架構搭建 1. 業務現狀洞察與業務模式梳理 1)明確建設需求,對準客戶 2)客戶旅程分析 3)價值流分析 4)業務場景模式識別 2. 流程框架搭建(L1-L4) ——兩個角度:業務價值鏈階段與管理層次鏈 ——產品分類+面向管理對象 3. L4級流程模塊串聯 4. L5級流程設計 1)一張圖:繪制流程圖 2)一張表:編制流程說明文件 3)編制關鍵表單:表單/模板 七、流程優化 1. 流程領域差距識別 2. 提升主題構造及落地路線 3. IT支撐診斷及提升規劃 1)業務流程成熟程度 2)業務對IT依賴度 第三講:集成供應鏈流程——梳理業務,構建架構 一、業務現狀洞察與梳理 解析:戰略意圖訴求,確定流程設計方向 案例:某標桿公司的最佳實踐 ——業務現狀描述與痛點分析 1. 現狀脈絡梳理(主線和流程) 2. 現狀根因分析(根因與分析) 3. 匹配最佳實踐(變革與改善方向) 4. 差距分析(現實差距與潛在差距) 二、業務運營模式梳理 1. 客戶旅程分析 1)計劃:計劃預測價值流與訂單履行流 2)采購:研發產品上市流與采購需求執行流 3)物流:材料入庫運輸流與成品出庫運輸行流 4)制造:研發產品上市流與生產加工流 2. 價值流分析 1)從需求到備料;從客戶交期評審到客戶簽收; 2)從采購需求到采購付款;從研發技術路線到產品上市; 3)從入庫通知到材料入庫;從出庫通知到客戶簽收; 4)從生產計劃到產品出庫;從研發技術路線到產品上市; 三、流程框架搭建(L1-L4) 1. L1(價值鏈):業務流程主干(同行業內基本一致) 2. L2(運營模式):運營模式層面的業務子流程,因業務場景不同而差異化 3. L3(運營模式):為實現運營模式,所需要的業務能力與業務活動(與IT系統的選用不相關) 4. L4(運營模式):為實現運營模式,所需要的子業務能力與業務活動(與IT系的選用不相關 案例:某公司的集成供應鏈流程架構圖 第四講:集成供應鏈流程——精細定義。高效串聯 一、集成供應鏈流程L4定義 流程目的:流程編號、業務目標、業務范圍 流程基本要素:輸入、輸出、主要活動、前置流程、后置流程、主要角色、KCP、關鍵業務邏輯規則、IT系統、測量指標 二、各模塊關鍵業務場景識別 1. 業務場景差異化設計維度 1)計劃:自產/外包,正向逆向等(依據業務模式復雜度,看是否獨立訂單履行) 2)采購:生產物料/配件/非生產物料,正向逆向等 3)物流:自營倉/外包,材料/成品,直供/跨境等 4)制造:NPI/量產,自生產/ODM等 2. 關鍵場景識別 1)計劃:正向自生產計劃、逆向自生產計劃ODM/OEM計劃等 2)采購:自產生產采購、外協采購生產物料等 3)物流:成品本地直供至自營倉、成品跨境供應至非自營倉等 4)制造:自生產NPI,ODM生產NPI、自生產NPI、外協生產MP 3. L4級流程模塊串聯 1)內部串聯地圖(與采購、物流和制造)、外部串聯地圖(研發與銷售) 2)內部串聯地圖(與計劃、物流和制造)、外部串聯地圖(研發與供應商) 3)內部串聯地圖(與計劃、采購和制造)、外部串聯地圖(客戶) 4)內部串聯地圖(與計劃、采購和物流)、外部串聯地圖(研發) L4流程模塊交付物:鍵盤圖、架構卡、集成關系圖和邏輯視圖 L5級流程設計:一張流程圖、一張流程說明表、關鍵表單(表單/模板) 第五講:集成供應鏈流程——持續優化與變革 一、流程領域差距識別 ——以流程框架能力,結合業務現狀和最佳實踐,識別流程領域內的關鍵差距,分析維度 1. 是否有流程 2. 流程是否清晰 3. 流程是否與業務一致,有優化空間 二、優化和變革主題構造及落地路線提升 1. 優化和變革主題選擇以及初步排序 第一步:痛點識別 第二步:重點聚焦 第三步:專題順序 2. 提升效果和可操作性,確定落地路線圖 ——提升效果&實施可操作性矩陣 路線圖: 1)優先:流程成熟度對業務運行效果的價值高和可操作性高 2)其次:目前流程問題較大(如流程基本缺失、流程設計不完整)且操作性較高 3)最后:能達到以點及面的效果(如涉及跨多個部門和多個層面、在各業務單元的適用度高)且操作性較高 速贏項目:能在短期內帶來可感受到的成效 三、IT支撐診斷及提升規劃 1. 流程成熟度與IT依靠度識別 1)業務流程成熟程度:業務流程能否滿足當前與未來業務發展的要求 2)業務對IT依賴度:IT系統支持對業務流程執行影響的重要、迫切程度 2. IT系統規劃開發的優先級 1)重點固化:流程成熟且對IT系統依賴度高 2)分步提升:業務流程雖欠成熟,待轉型或變革,但本質上對I系統依賴度高,應進一步考慮業務需求迫切程度 3)非重點:業務流程對IT依賴度低,建議在規劃未來IT系統版圖時,暫時降低對此類流程的考慮優先級
擅長領域:集成供應鏈(ISC)體系搭建、計劃與采購體系搭建、庫存管理、合同管理、供應鏈變革管理、供應鏈數字化轉型、供應商管理、成本控制等
深圳市
城市
6
課程
1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