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度分析職業倦怠形成的主客觀原因,辯證認知、逐步剔除,以提示管理者及時作出調整和應變,以適應企業急劇變革與管理需求。 2、落實五套可操作行動方案,逐一深入,環扣升級,預防克服職業倦怠。減少無效能抱怨,更加投入和專注當下工作,對自己負責,對客戶用心,對組織忠誠,自我平衡感和自我悅納感更高,以保持個人與組織良性發展循環。 3、運用一個框架、一套技術、五個方法,重塑自我心智,激發蛻變力量,面對壓力和挑戰,提升自我復原力,積極踐行“工匠思維、工匠精神、工匠能力”,最終對績效和結果負責,煥發自身生命存在的新意義。
1、出工不出力,上班刷手機;看著人也在,心在千里外。 2、干得不累活得累,假性疲勞。 3、只放電,不充電,干電池狀態。 4、只發脾氣,不長志氣,排氣量超標。 5、油耗大,效能低,輪胎打滑。 6、沒有神經,沒有痛感,沒有所謂,橡皮人現象..... 課程開發的管理學價值: 據《中國青年報》載,全球知名調查公司蓋洛普咨詢公司發布2016年對全球雇員對工作投入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全球敬業員工比例為13%,中國敬業員工只有6%。處于全球墊底水平。 過去,企業界一直研究職業倦怠、工作枯竭和“職業高原”、“天花板效應”,越研究問題越嚴重。是不是思維導向出了問題? 我們以前習慣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說教,較少思考這些“問題”背后隱藏的復雜人性、個體思維模式及動機情感偏好。 職業倦怠的概念1974年由美國心理學界提出。44年了,今天,企業界、學術界更傾向于“工作投入”這一概念,其關鍵詞是:活力、專注、貢獻。
第一講:為什么要倡導工作投入? 一、為什么有人一工作就痛苦? 1、社會學解釋 2、心理學解釋 3、人性人欲解釋 二、為什么有人會淪為“橡皮人? 三、七大倦因深度分析 1、人格型態 2、適應與匹配 3、負荷與報酬 4、價值觀與個人發展 5、體制與公平性 6、年限與沉沒成本 7、日久生情與日久生厭 四、工作投入對個人和組織的五大利好 測試:《您的工作投入水平如何?》 第二講:工作持續投入,個人能做什么? 一、行動建議:價值認同+賦予意義 1、物質獲取 2、精神升華 3、暢想未來 案例:《稻盛和夫的勞動觀》 小活動:《犒賞自己》 二、行動建議:挑戰目標+突破閾值 1、不要迷信“激情”這種東西 2、激情需要時間的磨礪 3、激情是精通的副產品 落地清單:跨越型和保守型 (三)行動建議:專注聚焦+高峰體驗 1、不靠譜的雞湯和阿Q 2、“福流”的四個條件 3、怎樣才能獲得澎湃的福流? 4、工匠精神與工匠能力缺一不可 5、哪些情況下不建議踐行工匠精神? 視頻:《door》 落地工具:《任務獵殺日》 四、行動建議:悅納自我+平衡家庭 1、平衡的障礙點是求全 2、平衡的突破點是統籌 3、如何做到家庭-工作不失衡? 測試:《工作-家庭平衡量表》 小練習:《繪制家庭能量圖》 4、工作投入≠工作上癮 五、行動建議:資源支撐+團體慶賀 1、工作積極反饋與自勵 2、同事支持和上級支持 3、如何優化“工作控制感”? 測試:《員工心理資源獲取途徑量表》 案例:《他從普工如何成為世界級專家的?》 第三講:工作持續投入,組織要做什么? 一、構建正能量文化場 1、減低不良人際內耗 2、工作流程優化創新 3、覆蓋心理層面的制度 4、內驅力激勵模式變革 落地清單:從一般性激勵走向深層次賦能 二、工作壓力與績效平衡干預模型 1、完整性;2、挑戰性; 3、遷移性;4、豐富性。 群策群力:《適度壓力與能力激發》 三、制定身心靈健康計劃(0EAP服務) 1、針對員工本人 2、針對直系親屬 3、針對同級關系 4、針對組織促進 第四講:蛻變力量:個體自我成長永無止境 一、突破妨礙成長的局限性信念 1、獲得工作內在動機的“金三角框架” 2、工具應用:換框練習 3、回到工作中如何繼續實踐/驗證“換框技術”? 二、個體成長發展中的“心理復原力”訓練 1、心理復原力是超越工作投入的更高法門 方法1:心理動力性訓練 方法2:意義化 方法3:適度的磨練 方法4:獲得人生轉折的機會 方法5:家庭的溫暖和社會支持系統 2、工作成就與“冰山幻想”練習 視頻:《我愛教練》 心理實驗:《做一個復雜認知信念的人》 3、工作就是一場修行,精進與隨緣并舉